專業分析團隊
我們由經驗豐富的財務分析師組成,每個人都在金融領域深耕超過十年。不過坦白說,我們最重要的特質不是學歷,而是對數據真正的熱情。
解決實際難題
多數企業主面對財務報表時都會遇到相似的困擾。我們見過太多案例,所以知道哪些問題真的會讓人頭痛。
現金流預測不準
很多公司帳面有盈利,但實際上週轉困難。我們會建立每週追蹤系統,讓你提前三個月知道資金缺口在哪裡。不用等到銀行打電話才發現問題。
成本結構看不清
當你有多條產品線時,很難知道哪個真正賺錢。我們用作業基礎成本法重新拆解,有時會發現所謂的明星商品其實在虧錢。這種發現能立即改變決策方向。
投資報酬率模糊
擴廠、增聘、買設備,每個決定都要花大錢。我們建立敏感度分析模型,告訴你在不同情境下回本需要多久。數字清楚了,選擇就容易多了。
我們的分析流程
這套方法是我們從2018年開始逐步完善的。每個步驟都是因為實際需求才加上去的,不是為了好看。
初步資料診斷
第一週我們會花時間理解你的會計系統。有些公司用傳統ERP,有些用Excel記帳,還有些混合使用。我們需要知道資料來源的可靠度,才能判斷分析的精準度能到什麼程度。這階段也會發現一些明顯的紀錄問題,通常能立刻修正。
建立專屬模型
接下來兩到三週,我們會根據產業特性建立分析架構。製造業關注的是生產效率和原料成本,服務業則要看人力配置和客戶留存率。每家公司的關鍵指標都不太一樣,所以我們不用制式範本,而是量身打造。
情境模擬測試
模型建好後會進行壓力測試。假設原料成本上漲百分之二十會如何?如果主要客戶流失會帶來什麼影響?我們會跑至少五種情境,確保模型在極端狀況下也能提供有用的指引。這個過程通常會發現一些意外的風險點。
定期追蹤調整
分析不是做一次就結束。我們每個月會更新數據,每季重新檢視模型假設。市場環境一直在變,去年有效的策略今年可能就不適用了。這種持續追蹤讓你能提早應對變化,而不是被動反應。
認識首席分析師
莊凱勛在金融業待了十四年,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疫情衝擊。他常說最重要的不是預測未來,而是建立能夠應對變化的系統。
莊凱勛
首席財務分析師
實戰經驗分享
2023年有家紡織廠找我們協助。他們訂單很多但一直虧損。我們花了一個月拆解成本,發現問題出在接單策略。小批量訂單的換線成本太高,利潤全被吃掉了。調整接單門檻後,三個月就轉虧為盈。有時候問題的答案就藏在細節裡。
對財務分析的看法
很多人以為分析就是做報表、算比率。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理解業務邏輯。數字只是結果,背後的商業決策才是關鍵。所以我們會花時間跟業務、生產、採購部門聊天,理解實際運作方式。這樣分析出來的建議才有用。
給客戶的建議
不要等到出問題才找人分析。最好的時機是業績穩定時建立監控系統,這樣能提早發現異常。還有,財務分析不是找戰犯,而是找改善機會。我們看過太多老闆因為怕發現問題而逃避數字,結果小問題變成大危機。面對現實雖然不舒服,但總比視而不見好。